村容村貌煥然一新
近年來,通過夯實基礎設施建設,倡導移風易俗,推行鄉風文明,民主村發生了極大的變化。“要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,我們現在日子好了,村里的泥水路都變成水泥路,這些年我們通過種植蔬果,腰包也鼓起來了,修起了新樓房,買上了小汽車,”村民李杰樂呵呵地說道。
村容村貌美化了、群眾生活水平提高了,但村集體經濟發展卻一度滯后。“想要改變群眾富、村集體窮的現狀,必須以“強集體、促發展、帶經濟”為核心,進一步調結構、突特色、抓項目、促落實,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、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中的先鋒模范作用,帶動群眾一起干!”這是村“兩委”班子反復討論、研究形成的共識。
村集體經濟帶動村民致富
說干就干,村“兩委”成立2個調研組,分赴攀枝花、雅安、成都等地進行實地調研,充分考慮民主村地理交通優勢,土壤肥沃、光照時間長、水源充足等自然條件,結合村民意愿,確定了以綠色蔬菜產業和烤煙產業作為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方向,并成立了“民主煙草專業合作社”。
村黨組織發揮引領作用,多渠道籌措資金,創新農戶入股形式,探索發展“企業+合作社”模式,充分利用“集體+農戶”的現有資源,流轉土地經營權,帶動社會資本投入,搭建現代設施農業大棚,加強果蔬基地硬件設施建設,建成“一村一品”果蔬基地。
民主村煙草專業合作社還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方案,明確入社條件和流程,確保參與的規范性和可持續性;定期組織學習培訓,提高種植技術;提供就業崗位,實現群眾就地務工;并采用“企業+合作社十貧困戶”“合作社+貧困戶”的模式,確定股權分配方案,確保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和長久性。
據悉,2018年合作社正式投產后,村民年人均純收入由原先的8400余元提高到15000余元,村集體收入更是從一無所有到如今年收入達到近60萬元。民主村也先后獲得“涼山州幸福美麗新村”“德昌縣煙葉生產先進村”等榮譽稱號。
如今的民主村,草莓芳香四溢,葡萄清醇誘人,枝繁葉茂的蔬果和煙葉,社社通達的水泥路,錯落有致的小樓房,蒸蒸日上的新風貌,無不見證著民主村天翻地覆的變化。
黨建引領發展,協作推動實效,民主村不等不靠,用活政策、自籌資金、抱團發展,以集體帶個體,先富帶后富,走出了一條股份制培育集體經濟、項目化推動脫貧攻堅的發展新路子。